嘉庆的清算:巨贪的末路
然而,乾隆一死,和珅的好日子便到头了。嘉庆帝对这位权臣早已不满,乾隆驾崩仅数日,嘉庆便以二十余条罪状将和珅下狱抄家,并赐其自尽。面对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,嘉庆既愤怒又困惑——和珅明明位极人臣,为何还要如此贪婪?
和珅的辩解:贪财背后的真相
在狱中,嘉庆亲自审问和珅,试图弄清他疯狂敛财的动机。和珅的回答却让嘉庆哑口无言:
1. 官场潜规则:和珅声称,在当时的官场,不行贿受贿寸步难行。他若不贪,就无法在朝中立足,更无法顺利办事。所谓“有钱能使鬼推磨”,他不过是顺应规则罢了。
2. 为乾隆敛财:乾隆一生奢靡,尤其喜欢南巡北狩,每次出行都耗费巨资。这些开销若直接从国库支取,难免招致非议。因此,和珅利用职权,暗中为乾隆积累财富,供其挥霍。乾隆对此心照不宣,甚至默许和珅的行为,因为他也需要一个“私人金库”。
此外,和珅还强调,自己虽贪墨成性,但从未盘剥百姓,反而时常自掏腰包赈济灾民,以博取乾隆欢心。
听完这番解释,嘉庆竟无言以对。或许他深知父亲乾隆的奢靡作风,也明白和珅所言非虚。然而,无论和珅如何辩解,他的命运早已注定。最终,这位权倾一时的巨贪,终究难逃一死,落得个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的下场。
结语
和珅的一生,既是个人野心的膨胀史,也是封建官场腐败的缩影。他的崛起与覆灭,折射出乾隆晚年的奢靡与吏治的崩坏。尽管他巧舌如簧,试图为自己的贪婪开脱,但历史早已给出公正的评判——贪得无厌者,终将自食恶果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